近日港甲球隊屯門和愉園因涉嫌「打假波」而被廉署拘捕,當中涉及國援球員並引起社會的關注。《主場新聞》引述東方沙龍足球隊總監梁守志在香港電台節目的訪問,他表示香港近年出現疑似假波,而涉及大陸球員較多,也許他們受到的引誘較多,「因為國內文化跟我們有差異,所以都無辦法要他們那麼急接受我們那一套」。這番說話引起筆者思考最近港甲發生假波案的原因。
球會班費不足須依賴大陸贊助商
2002年民政事務局的何志平鼓勵各區組織地區球隊,但地區球隊需依賴地區人士的資助經費,低組別聯賽屬業餘性質。球隊升至甲組便勢必轉作職業,增加營運成本。「南區皇室」球會主席陳文俊指出,民政事務局只提供甲組的地區球隊每季100萬元的津貼,遠遠少於甲組每年800萬的班費的。至於愉園前總監鄺曉明近日被指球會帳目混亂,他表示去年球從「可尚」和「銳克」中國企業得到550萬元贊助班費,但直至去年12月首筆350萬元班費已經用完,贊助商未有提供餘下200萬,使到球會經運資金匱乏。
香港不少球會因資金不足,而不得不跟企業合作取得資金贊助。早前涉嫌「打假波」的球會屯門和愉園同受中國企業贊助球會班費,有說他們透過「贊助商」入主球會,干預教練的「球員佈陣」,影響教練和球員的聘用從而控制賽果。身兼足總副主席的貝鈞奇接受電視台訪問時承認「老細足球」現象一直在球圈流傳。足球評述員何輝則指從未聽聞贊助商和球會董事局對操控賽果的角色很大,但愉園事件頗為「得意」。他以廣州恒大和廣州富力兩支大陸球隊為例,他們的董事局只是組織管理團體幫助教練,球隊聘請著名教練納比、艾力臣,把整隊球員交由教練訓練。
球員低薪或許難擋誘惑
香港球員薪酬相比球巿興盛時期低,就以曾效力「南華」的歐偉倫為例,在1998至2000年,月薪達到50,000元,但直至2007年掛靴時只有12,000元月薪。甲組球隊四海總監李輝立曾於2009年透露香港頂級本土球員月薪為13,000元至20,000元,整個球圈差距極大。四海的年輕球員普遍薪金為7,000元至8,000元;剛從青年軍升上甲組的則只有3,000元至5,000元,個別學徒甚至只有車馬費,但球會或會提供食宿。
球會自2006年起引入國援球員,李輝立表示聘請國援球手續比較複雜,除提供宿舍外,球會在名義上給他們10,000元作月薪,實際上有70%被他們的原本所屬大陸球會抽佣。國援球員「掙錢」少,自然越踢越不起勁。除非他們一直獲留用至少2年,完全脫離母會和取得代表香港出戰國際賽的資格,才有望加薪至逾萬元。球員另一主要收入來獎金,但現時獎金已大幅減少,基本上勝出每場比賽僅得300元,分亳不獲的也大有人在。據聞上月涉嫌「打假波」的屯門球員李明於2006年國援身份來港,月薪約20,000元,另獲球會提供宿舍。
其工資之低實難以於香港生活,有球員或許因金錢誘惑而參與「打假波」的勾當。2009年效力愉園的于洋,被揭發要求四海流浪喀麥隆籍球員基藍馬「打假波」,最終被判入獄10個月及被足總判罰終身停賽。被譽為球壇的「明日之星」港甲港菁球隊隊員姚韡於2011年11月香港青年隊對俄羅斯青年隊的國際友誼賽前夕,收買兩名隊友「打假波」,最後被判入勞教中心。
中共打假引致中超式假波殺入香港
中國足壇爆出「打假波」醜聞後,國務院足球工作調研小組年調查結果打假波背後是球會長期拖欠球薪金,故藉此慫恿球員透過「打假波」、參與賭波而牟利,導致假波和賭波現象在大陸球賽氾濫。自2009年11月起,中國公安部大規模打擊賭波、行賄、操縱比賽等違法犯罪行,最後部份涉案球隊被罰降班及罰款,涉案人士當中最高更判以10年的有期徒刑,或終身禁止從事任何與足球有關活動。
由於大陸全力打擊球圈假波,中超賭波集團在大陸暫時受到遏止,進而轉入香港球壇。2011年10月的于洋假波案中,其辯護律師在庭中指于洋是受贊助商指使,他只是中間人。梁守志在港台電台節目中曾經表示,即使在預備組的比賽,近年亦發現有人在場邊錄影,懷疑有人向大陸賭波集團匯報賽果。故此,大陸賭波集團早已涉足香港足球賽事,而且相當活躍。可見所謂「文化差異」已入侵香港多年,並非梁守志所指「無辦法要他們那麼急接受我們那一套」,只是球會因獲取經費而一直擁護這種「文化」。
球會董事和足總或涉及角色衝突
梁守志較早前在《now新聞》訪問講述港甲接連發生假波案的原因,比電台節目更加清晰,更指出其他媒體未提及足總在調查假波案上或存有角色衝突問題。他表示港甲接連發生假波案的原因,可能和大陸賭波風氣旺盛及多了國援有關。本地球員始終家在香港,比較難(打假波)及不敢亂來,但大陸球員未有此包袱,幾名國援球員曾中途離隊。香港球員始終知道(打假波)不對,中國球員的犯罪感和角色跟香港球員不同。正如當日「烏龍波」的屯門國援李明於賽事結束當日被球會解僱,並返回中國大陸,足總行政總裁更指未能聯絡對方,只能要求中國足協提供協助找回李明協助調查。
「打假波」醜聞需要足總介入調查,但觀乎足總董事局架構,七名董事中有四人[註]是甲組球會管理層,梁守志認為制度有問題。他說:「現時所謂董事制是他們(球會代表)控制足總,似乎真的有問題,變了仍是同一班人,比以前更加令人難以接受」。梁守志指各球會每年要向足總提交財務報告,但毋須交代班費及贊助費的來源。足總曾考慮增加透明度,但阻力很大而未能成事。
筆者認為港甲球員「打假波」不能單純以「文化差異」一概而論,球會本身因為班費缺乏而依賴大陸企業資助,提供機會給他們主導著球會的運作,從而操控賽果。同時假波案揭示出球會董事和足總之間涉及角色衝突,或許足總也得須要進行制度改革或成立獨立委員會處理調查假波案。「打假波」案反映香港的經營文化及價值已被中國同化,但社會各界的冷漠卻助長這種文化,連香港誠信受損並不聞不問,香港人還可關注甚麼?
註:香港足球總會2011-2015年度董事局
會長 | : | 霍震霆太平紳士 |
主席 | : | 梁孔德先生 |
董事(球會) | : | 羅傑承先生(南華體育會足球部執行委員會主席兼領隊) |
: | 伍健先生(傑志體育會總領隊) | |
: | 貝鈞奇先生(愉園體育會主席) | |
: | 王威信(元朗足球會主席) | |
董事(獨立) | : | 何君堯先生 |
: | 彭景良先生 | |
: | 邱浩波先生 |
(來源:http://www.hkfa.com/ch/load_page/6)
參考資料
梁守志:假波多涉大陸球員 文化差異無可厚非 《主場新聞》(2014-01-07)
香港電台第一台 《千禧年代》(2014-01-07)
http://podcast.rthk.hk/podcast/item_epi.php?pid=288&lang=zh-CN&id=37527
梁守志:不良風氣或與國援增有關 《now新聞》(2014-01-06)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89655
區隊升班陷財困 促政府檢討 《蘋果日報》(2013-12-2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1229/18570623
內地球員疑當中間人 愉園涉打假波 廉署續查 《am730》(2014-01-07)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189123
歐偉倫、李健和、丘建威戶口紀錄曝光 《蘋果日報》(2009-02-1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090214/12206336
港甲球員薪金低 萬元屬「中產」 《明報》(2013-03-02)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302/-22-2907470/1.html
業界:國援月入3000 難賣力 《明報》(2009-04-02)
http://www.goalgoalgoal.com/viewthread.php?tid=275083
圖收買對手前愉園國援重囚 《東方日報》 (2014-01-06)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0106/00176_006.html
球會長期欠薪慫恿打假波 《東方日報》(2009-12-06)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ld/20091206/00178_013.html
「中超式假波殺入本港」 《太陽報》(201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