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The Matrix》:第三種藥 (下)
自由意志與命定論 – 痛、自由與無知 價值決擇:痛苦之自由,抑或無知之痛快。兩句話:「無知是種痛快。(Ignorance is abliss.)」、「真相總是令人痛苦。(Facts don’t care about yourfeelings … [繼續閱讀]
自由意志與命定論 – 痛、自由與無知 價值決擇:痛苦之自由,抑或無知之痛快。兩句話:「無知是種痛快。(Ignorance is abliss.)」、「真相總是令人痛苦。(Facts don’t care about yourfeelings … [繼續閱讀]
知識與真理 – 世界、心與物 世界孰真孰假無可得知。柏拉圖於《理想國》以洞穴比喻,劃分了二元世界:現象世界和理型世界,描繪了當下世界是假象、多變、短暫;理型世界才是真實、唯一、永恆。現象世界是理型世界的摹本。經驗主義者洛克說︰「人心如白紙( … [繼續閱讀]
自從圍棋天才李世石被人工智能Alpha Go 擊敗之後,預示了科技將要踏入第五次工業革命,推進人類文明;似乎也象徵著人類理性已被自己創造的神超越,將失去於自然界之主宰地位。在二十世紀末,電影《廿二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早已 … [繼續閱讀]
看港台《哲學有偈傾》,談沙特 (Jean-Paul Sartre),主持人吳啟超提出一個問題,引發筆者深思。 該問題為:沙特認為人注定是自由的 (condemned to be free),必須自己作出各種人生選擇,並對各選擇負責。那麼沙特 … [繼續閱讀]
絕望就是無希望。然而,人為何會無希望呢?希望總是建基於對將來之想像,希望某種想法得以落實,某件事情得以成真。偏偏人類不是上主,無法決定將來之事情,往往會事與願違。我想今天天晴,今天卻下雨;我想住在三千呎的獨立洋房大宅裡,我卻只能住在幾百呎的 … [繼續閱讀]
說起丹麥的哲學,大家往往只會想到齊克果(Kierkegaard)。提及丹麥的文學,大家往往只會聽過安徒生。然而,二人對世界的影響似乎遠超於對當代丹麥社會的影響;齊克果開創了存在主義,成為二十世紀歐陸哲學的主流,影響著雅思培、海 … [繼續閱讀]
上一則文章<宗教的本質>(http://polymerhk.com/articles/2016/01/07/26338/ )提及到宗教哲學最基本的問題:何為宗教。分析哲學的贏德爾(Keith E. Yandel)如此定義宗教:「診斷」人類所 … [繼續閱讀]
哲學思想是屬於一種源流的關係,不同時代的哲學家皆會受前人思想影響,透過批評及承繼前人的思想,從而得出新的見解,總括而言,哲學是一種「變革與傳承」的思想源流,要對哲學思想有一個較完整的概念,就必須由哲學的開端談起。本系列會先介紹西方哲學的主要 … [繼續閱讀]